2009/08/26

綠光盒子


在上海延安西路(原法租界)南側,兩旁植舖法國梧桐行道樹的番禹路58號,於2006年完成了一座玻璃建築 - Z58。對比於其毗鄰的國父 孫中山家族花園故居,遂顯得新穎而獨特。業主為中國頗為專業且歷史悠久的照明公司 - 中泰集團,委任日本中生代建築名師隈研吾(Kengo Kuma)所設計。

首先,外觀呈現水平鏡面不銹鋼格條與玻璃相間的槽狀綠植牆,泛著隨興的綠藤,逐漸開展。鏡面不銹鋼則反射了熙來人往的都市風情,依著四季呈現一幅隱約、穿透、浮亮、輕盈的動態立面(Facade),也預告了內部令人期待的空間想像。

進入其內為一挑高四層,結合水、綠、光、影的前堂大廳,內側面牆為細隔條玻璃所組成,水由四層樓上沿著玻璃漫流而下,匯於地面,注入淺池,形成一島狀的接待區。旁立透明的玻璃電梯,底端鏡面立牆則延伸了廳堂的尺度(水平向)。水面倒影了朝向路側的綠植牆(in between space)(垂直向),強化了空間的深度與層次,也提供了一個阻絕城市噪音與喧囂的過渡空間。

四樓頂層增建的交誼中心,後側朝向孫氏花園故居,為一水景平台;倒影天際,靠坐在埃姆斯躺椅(Eames Lounge Chair)上,休憩區有如落於水鏡之中,自有一番沉靜的況味。

整座建築,可說是將老廠房脫胎換骨(拆掉前端跨距的三層樓板,換得挑空)。隈研吾一貫的“弱建築”手法,更將「界面」- interface - 的本質發揮得淋漓盡致。透過綠、水、玻璃三層「生態」界面,過濾了浮躁的身心,平靜的欣賞光與照明的饗宴。夜晚來臨,如光的盒子,就是最佳的企業宣言;就如隈研吾所說:「這是一個探尋建築與光的實驗室,同時也是一座『光意象的聖堂』。」

(作者莊國材,為國內知名建築師)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