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/01/15

沒了就是沒了



我不認為一件事就僅僅是一件事。

幾年前,一位知名女明星來到琉園水晶博物館,為日本知名化粧品牌拍攝廣告影片。當時,我正好經過,展廳的許多作品搬了家,有點混亂,白色展櫃腳下佈滿粗大的黑色管線,像長蛇一樣盤繞曲走,攝影團隊人來人往,在前方鎂光燈強光照射下,所有外圍的人與物都成了黑色的翦影。我踮起腳,看到女明星站在一件作品旁,那件作品名叫《水晶亮魚》(Crystal Sardelle),很大很亮,女明星也很美很亮。

幾天後,聽到一個消息,《水晶亮魚》不慎被一位工作人員絆到電線,斷了個角。廣告公司認賠,金額不小,但破了的作品,覺得還是美,便帶回公司,擺放起來,欣賞。

因為曾經的路過,又因這後續的發展,從此女明星站在《水晶亮魚》拍攝場景的畫面就牢牢烙印腦海。我常想,若《水晶亮魚》撞破的當下,我在場,會不會「啊?」了一聲就此停格,也成了永恆。

《水晶亮魚》是我最愛的館藏作品之一,或者說,來自捷克的楊˙艾克斯那(Jan Exnar)是我最愛的玻璃藝術家之一。感謝執行長王永山從遙遠的北方之國搬來了他的幾件作品,我每每欣賞,總是驚歎!

無色、透明,抽象、簡潔,是楊˙艾克斯那的創作風格。然而,低限的形與色,有最挑剔的細節,氣泡細緻迤邐,如星夜銀河、如水生物的呼吸,而線條轉折流暢、準確完美到無以復加…。除了工藝的驚歎,還有著純粹到幾近於無的訝異,竟能生出無限遼闊的想像,心為之澄澈剔透,而寧靜。

但這樣的作品,一旦沒了就是沒了。藝術的創作,僅此一件。在之前,藝術家毀了無數,才得此完美;在之後,誰能保證完美如初。那無關乎工藝技法,而在於當下創作的心情,才生出這樣的玻璃表情,或靈魂;就像同一條河,你涉足而過,但今天流經足踝的水再也不是昨天原來的。

楊˙艾克斯那若知這樣的結果,想必也是「啊?」的一聲就此打住,不知所以吧?一件事不僅僅是一件事,一件作品也不單單是一件作品,它牽動許許多多的人、故事,或心情;但很奇怪的,當它消失之際,每個人都留存著與它最後接觸的剎那。

失去的瞬間,成了永恆,包括對人的感情。

1 則留言:

匿名 提到...

有形的沒了
無形的永遠存在
只要真的感動

張貼留言